夫子之言至精详;盖阴阳二数相抱相接,而合化以成诸数;
其用则九六。以九为阳数之纯数,六为阴数之纯数,故也;试以九乘各数,其得数不变;以六乘之亦然。而他数不能矣!
至阴数逆行,人多知之;而始四终六,则往往不解;不知此河图明明次列之序。
今试以纯阴数六,乘阳数一三五七九,其所得数即六八十二四,恰为阴数之反;
从左而右,则为四十二八六逆行之序;与河图合。
又如以九乘阳数一三五七九,其得数亦恰为阳数之反,即九七五三一;从左而右则为顺行之序,亦合河图。
又如以九除阳数一三五七九,其得数合其余数;若以九除阴数,其余数仍同阴数;
由此可见九六之用,与阴数逆行之序,皆属自然,毫无牵强;此所以圣人取则而可证之河图者。此解近人颇有悟之者,独未之其本于河图自然之序耳。但其用心已足许矣!
夫天地之数,皆始于河图,而阐明于易;惜读者弃河图不讲。又因易传文字错简,前后脱略不全;遂不复知传中天一地二,一叚文字,系解释河图者;
更不知所言关乎数之根本,囫囵吞枣,终不得圣人立言之旨,诚可慨矣!
河图所含理数,至精极宏,不易讲尽;此不过撮其大要,为讲易所必知者;
若专研数学,贯通天人;则当于此进而求之,以穷其变化,而神其用;庶于天下数,莫不了然;即推至过去未来,亦如指掌;
则此寥寥十数中,有无尽之神妙在;大可为专书以绎其义,而传其道焉。
又曰:讲易先自图解始,以示易之初仅图象,并无文字可读也。
然图象者,非机械之类,含有深微妙用;亦如文字之变化靡尽也。
故观图象而能会通,则全部易经文义已在中矣! 犹之太极图,明二气之始终动静,以生成万物;虽万言不尽其蕴,而图则皆在此圆圈中,一览无遗;此其神妙之用,实非圣人莫能为之,莫能知之;人苟从而穷究其故,以深会其微妙,方知古人图象不虚作;更见易经文字之不待言也。
今时人昧于道,忘其性;以精微之教,视为荒渺之谈;而造成乱世末劫,行同禽兽;以陷于苦海,莫之拔度;斯岂圣人所及料哉?大劫且临,至教将绝;大道不复,人类奚存?有心救世者,要从易中原推致乱之故,而得挽回之途;是则吾人讲易,不仅为习古明经已耳。
又日:夫子所讲五行相得有合之理,及土数用五之故;实为中国文化根本,亦即探索造化之源;指明气数之用,为一切言数者之所本。
盖二气虽分,未成形也;必再分为五行,而后化成万物;五行之成,在天有寒暑风燥湿之令,在时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候;在味有酸苦咸甘之辨,在色有青赤白黑黄之分;皆以五为例,即五行也。
犹之二气曰阴阳,曰柔刚,曰仁义,曰天地,曰乾坤,曰寒热,曰日夜,曰正反,曰善恶,曰是非,皆以两相对。
是故曰:「两仪」,而不限于气;五行亦然。曰:「五行」者,示其周流无尽,合乎道之运行也;或属于气,或属于数,或属于时,或属于物,或属于事,不限于一类;
故曰:「五行」。两仪总其纲,五行任其目;为天地万物一切之母体,凡有生有成有形有名有类者,皆不得外。是以生存长育,变化推迁,以遂其造化之用。
二气五形行者,即造化之枢纽,万物之胚胎;为天下之祖气,万有之特性也。二气以简,而不能极生化之用;而藉五形,以成其错综变化之妙;
五行以化,渐移其初始之真;故仍托于二气,以成其主宰之神。故二五为生生之源,天下万物,莫不以之相维相系;并育不害,并行不乱,以成其生化之序;而世界一切于是出焉。
乃曰二五构精,万物化生;此河图所指,必以五行配二气;以见天地之生成,气数之相得,而各有合得也;
至于五行之数,大都用成数,而土则用生数;
试观月令,即知为土主中央,五为中数;而成数之十,仍生数之倍;二五无异一十,用五即足;且天地妙用,常藏十不用;故数老于九,若十则反转为一;
以成其循环之道。故数未有用十者,以此土用五而不及十;学者须明乎此义,方明数之用,亦明天地之心在五;以五立极,合于中和之德,时中之道;其妙义不可尽矣!
宗圣讲义——曾子
夫子前讲河图,为天地自然之数;其始终包万物之生成,万事之吉凶成败;故易本此而示人以修养省存,趋避逆顺之道;
盖莫非气为之也。天地为万物父母,言万物必自天地始;而万物之生成,得天地之气,其数亦分天地之数,河图溯物之生成,明五行所出;二气所运,而以数示之,其旨深矣。
盖气无形而难言,数有名而可纪;
故以数代气,数之所在,即气之所至;数之几分,即气之几分;以数之分合,而知气之变化;以数之顺逆,而知气之吉凶;其言数,皆言气也。气有精粗,有动静;数有奇偶,有多寡;
由数明气,则生化之迹,无不知之;故河图实以数示造化之本者也。
数之为用,自一至十;为一切数之本,无论何数,皆自此生化;
故一至十之数,实包无尽数也;知其变化,不可尽于用;
不知,则不得其用;数者能示变化,而通鬼神;夫数既出于气,气有阴阳,故数亦有阴阳;阳奇阴偶,阳属天,阴属地;以二者之分合,而万有以生成变化;不独五行也。
而五行为生变之始,故举之以例万物;五者生变,由数知之;必将数之奇偶,位之顺逆;相合而生成,变化乃见;
图中之一三五七九,奇数顺行;四二十八六,偶数逆行;而其合也,遂成一与六,二与七,三与八,四与九,五与十,各当其位;以生成水火木金土,依次列北南东西中;以示五者之所自出,本乎数之相得有合也;亦气之相生有成焉耳。
故知一之与六,两数相得,而水之生成,得天地之气若几分也;火木金土皆然,皆由天地之气,奇偶之数,恰相得而合也;故易曰:「一阴一阳谓之道」。
数之顺逆偕行,以循环始终;于是生化之道见焉。以奇偶之数,一阴一阳犹男女也;
而夫妇之道,即人生之始;人以男女配偶,而生息无尽;数以奇偶配合,而生化无穷;
此天地造化之妙也。
故数之一三五七九,皆阳皆奇;二四六八十,皆阴而隅。二者相得有合,而五行生成;
阳道虚,阴道实;阴统于阳。阳包其阴;皆自然配偶,各有其序;故奇数合偶数,仍为奇;奇数合奇数,反为偶;偶数合偶数,仍为偶;
以见阳之统摄阴,而不可亢;阴之顺承阳,而不可离;亢则害,离则乖;唯相得有合,而后成其生化也。
河图之数,天地之本数也;其用自其变化而生。五行之物,万物之根本也;
其生化自其分合而成。盖有天地而有万物,有天地之大数,而后有万物之数可纪;
故有序有类有名,而后成其德;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;此德之见也。此「道」字,即指一阴一之道,言二气并行而不乱其序,则由有数也。
犹物之陈于室,高下远近;各如其分;此数之所见也;
人之智愚贤否,贵贱寿夭,各有其数,以定其分;而能守其分,安其数,是为知命;
以命自天,知命者,安于天命之数,而不失其序;以顺承天生我之德,而养育其中和之气;是为明道。
道不离二气,知乎数而和于气,则成道之士也。
故易者,言数以明道,达命以知天者也;
夫易之言数,自河图始;河图之数,即易之数;如水火木金土五者,易之乾坤离坎震兑也;由用言之,则坎离坎震兑,分合水火木金四气之象;
而艮为土,此后天之卦也;若在先天,则乾坤震兑为四方,而坎离在中;
其气数各有所合也。以一六之水,为天地二气初化;二七之火,三八之木,四九之金,五十之土,皆依次而生成者;阳生则阴成者,阴生则阳成;
二气更互以生以成,五行于是出,万物于是生;其生化之道,不离乎此图之序;
其赋与之命,不外乎此图之数;数之所在,即二五之所分合;凡二五之所分合;凡属后天之生物,莫不由此二五之分化也。
数有终始,运行有序;命有善恶,道有先后;皆气之所偏全有所合也。不合不生,故必合而有得也;此天地生化之妙用,亦世界自无入有之次第也。
数之所合,易卦而外,则乾支为蕞易知;以其习见习闻也。
天乾之数,甲乙为木,丙丁为火,戊已为土,庚辛为金,壬癸为水,其数同也;
地支之数,寅卯为大,巳午为火,申酉为金,亥子为水,辰戌丑未为土,其数合也。
皆以五行分配,而相生相制;以成其生化之用,与图相同;故易卦有纳甲之义。
盖卦象人或不知,而乾支则易知;乾支固无异于卦,皆以示气之运行,二五之化合;
或以卦示其象,或以乾支系其名;其实皆出河图,亦犹数算之代名也。因气数不易记,故以之代,而便于习究也;
如甲乙属木,即震巽也;丙丁属火,即离;庚辛属金,即兑;壬癸属水,即坎;戊已属土。即坤艮也。
而其为用则与此稍异;以乾纳甲壬,示阳气之初动;
坤纳乙癸,示阴气之偕行;震巽以木而纳庚辛,示木受制而后成用也;
坎离纳戊己,以水火之用成于土也;
兑艮纳丙丁,以金受火制,土为火生,各得其用也。
故其数与原位异,此先后天之殊,体用之不同也;然此所纳亦有异同,则用者取义不一也;
如归藏异乎连山,周易异乎归藏;皆后天之用,非关先天之体用也;
其义详洛书中。河图洛书一体一用,各有其指也;故在图之数,方位相当;次序无乱,与伏羲之卦象同;而为一切数之根本,有不易者也。
图中之数,虽自一至九;而五十二数,却在中心;
故分数时,应分阳数一三七九,与阴数二四六八相对以合;另提五十二数为中心立极。
依阴数逆行之例,与阴数之始四终六;则一三七九,与四二八六适恰相当;而生成之功见,生化之序明;而五十二数亦正相当。
若不如是,则位与数失,阴与阳乖;不克生成万物矣!故一三七九阳数,必顺次行;四二八六阴数,必颠倒而逆行;此必然之理。人知阳数顺行,而不知阴数逆行;遂不明数之大用,此惑也。
夫使阴数亦如阳之顺序而行,则一与二,三与四,五与六,七与八,九与十,相对而论,皆不能合;更何生成之功可言?盖必一顺一逆,一依次,一倒行;方能合其位,而成其用;而后一与四合,二与三合,七与八合,九与六合,五与十合,相得而皆有合;以成中极之数皆五也。故曰:「天数五,地数五。」五位相得而有合也。
言合乎五,即合天地之心;在道言之,即合中和之德,示人执中用之道也;
盖数十而位五,唯五乃中;不得其五,即不得其中;不得其中,必有所偏;
偏则害生,安能致生成之用?通天地之心哉。故五位之合,必依阴数逆行,而后得之也。
且阳顺阴逆,气之自然;逆之云者,对阳顺言;其实不过一往一复,一左一右而已。阴气原与阳对行,阳左则阴右,阳先则阴后,阳升则阴降,
自然而然,非图之有异也;如昼夜寒暑,互相推移,而日岁以成;若同一途,则一气独用,不复有生化之功矣!故言数不明可证于象,以象之明见于目也。
今就图象证之,亦自可见;阳自一左旋至九,序位皆顺;阴自四右旋至六,序位倒逆;
而恰合一六、三八、二七、四九、五十,之五行数,不待移易;即此可知天地大数,不离阴阳生化之功,不外阴阳顺逆之用;而万物以生,万事以立,其微妙固非难测者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