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棋经介绍
灵棋经是中国唯一一部完整、系统地记述古代杂卜的著作,它对后代术数中影响蕞大的签书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路径。
《灵棋经》是模拟《易经占卜》的规则和特点而作,灵棋经共分二卷,一百二十五卦,传说黄石公传授给张良,其后东方朔掌握其术,才流传于世。
灵棋经相传出于汉代,妙可通神,而其法甚简,以十二枚棋子计成败于反掌之间。据闻张良与东方朔皆精通其数,而后世的何承天与刘伯温等人专为其作注解。
1、六朝前的古本
据《四库全书·总目提要》记载,《灵棋经》有二卷,或出自汉张良,本于圯上老人黄石公所授,后由东方朔传其术,故旧题为东方朔撰。当然也有说是淮南王刘安所撰。大抵《灵棋经》在道家系统里为一本重要经典。
根据四库馆臣的考证,该书自六朝以前已有流传。《南史》有载“客从南来,遗我良材;宝货珠玑,金碗玉杯。”该爻辞即引自《灵棋经》第37卦象词。可见《灵棋经》一书,由来已久,并非近代术士杜撰。
2、刘伯温作注
《灵棋经》历经多朝,内容不断丰富,体例十分完备。全书有卦序、卦辞、卦象、卦解。卦解有晋颜幼明注、宋何承天注、元陈师凯注和明刘基注。其中以刘基的注解蕞为雅致。“青田一注,独为驯雅,或实基所自作亦未可知。”《四库全书》编撰者倾向于刘基自作,并明断刘基注解文辞尤佳。这也是《灵棋经》为人重视的原因之一。
刘基所作《灵棋经序》收录于《诚意伯文集》中,其序曰:“喜其占之验而病解之者不能尽作者之旨,故为伸其意而为之言”,清晰地交代了刘基为《灵棋经》作注的两大原因:一为灵验,二为原注不能尽其旨意。此序落款为“辛丑岁夏五月”,即公元1361年6月,此时的刘基已在礼贤馆,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。
3、会预测的棋子
相传汉武帝时,东方朔就借助此书之力,每次射覆都是“奇中”,灵验非常。由此后人也都秘密珍藏。由汉至唐,虽有传承,但无资料可证,其灵验如何,也就无法得知。
但据唐朝尚书司门员外李远在会昌九年(公元849年)所作的《灵棋经·序》记载,这本经书还真非浪得虚名。李远说,开成(唐文宗年号,836-840)末年他去福建建溪之前从宗兄李安处得到《灵棋经》,之后每有卜疑,“无不若目视”。其灵验之神,让他啧啧称奇。
明代的汪诰(湖北荆州人,旧名南郡)在成化三年(1467年)为《灵棋经》作的跋文中,再次体认了灵棋的神异。他说“凡破疑决事,占之每验”,又说巡抚四川时,“讨贼平蛮,占之尤验”,甚至不无感慨地说“信乎有神以主之”,“灵异大昭”。
之后的太保武定侯郭勋从童年起就以灵棋为课,验证休咎吉凶。据他正德十年(1516年)所写跋文所载,其本人每有疑惑,“卜之于前,应之于后”,屡试不爽。至于“地方每有警报”,更是“屡占屡应,验如影响”。
大约灵棋一课,心诚则休咎有征、吉凶能应。凡行兵制胜,为国为民,建功立业,必是“无不应者”。
4、象易而作,三经四纬
刘基《灵棋经·序》说:“《易》道奥而难知,故作灵棋以象之”,又说“《灵棋》象《易》而作,非精于《易》者不能也。”大抵《灵棋经》受《易经》影响启发而成“三经”“四纬”。棋分上中下,象天地人、君臣民,此为“三经”。一为少阳、二为少阴、三为太阳、四为太阴,此为“四纬”。《灵棋经》125卦,即由此演出,按组合不同,各有象词及卦断。所以灵棋有四上、四中、四下,合计12颗。造棋之法,以霹雳木或枣木、梓木、檀香为材料,周尺一寸二,厚三分。甲子日旋棋子,甲戌日写字,甲申日刻字,甲午日填朱(砂),甲辰日入柜,甲寅日致祭。六戊日不占。大抵用灵棋,讲究一个“诚”字。正所谓“不诚不占”!。
5、占有仪,祭有文
占:
【迎辞】天清地宁,河图秉灵。焚香一柱,十方肃清。法鼓三通,万神咸听。
【祝文】天地合德,日月合明,四时合序,鬼神合其吉凶,皇天无私,惟德是辅。兹以某年某月日乡贯姓名某某,谨焚香上启天地父母、太上元老、日月五星、北斗二十八宿、四时五行、六甲阴阳、明堂岁德、天十二神、地十二祇、岁月日时直事功曹,某盖为某事,心有所愿,意有所疑,沉吟犹豫,请为决之。吉当言吉,得失是非,惟卦是推。恭望圣慈,明彰报应。唵、吽、吽、嚤、呢、哒、哩、吽、吒、敕(三遍)。”
【送词】向来奉请,即叩灵棋;已沐感孚,今当奉送。愿返云霞之旆,请回霄汉之宫。来时降恩,去时留福;凡有占祷,一如故事。
祭:
【祭文】维某年某月朔某日甲子某郡某县某官某,致祭于四孟诸神、四仲诸神、四季诸神。上启天地父母、太上元君、左日、右月、五星北斗、二十八宿、四时五行、六甲阴阳、明堂岁德、天十二神地、十二祇岁、日月时直事功曹曰:天地奠位,人极肇立,爰有卜筮,以祛世惑。维此灵棋,匪蓍匪龟,吉凶孔昭,启彼隐机,眇予小子,不腆菲德,动静云为,是依是则。挹彼涧泉,觞豆具仪。我忱既宣,神其格思。尚飧!
【祝辞】天清地宁,龙虎秉灵,六甲六丁,随吾指令,除邪辅正,出香入置,吾今奉召,速降无停,气影身形,浦化为尘,敢有拒逆,斩郡雷霆。急急如律令。
——《灵棋经》(正德庚辰1520年荣国重刊本)
《灵棋经》体例之完备,从以上摘引的祝词祭文中可见一斑。该占祭仪式列于经文卷首,规制了然。凡有占卜,需先冠带焚香,静坐少顷,宁心定志,而后念“法鼓三通,万神咸听”及“恭望圣慈,明彰报应”等迎神词,方可掷棋问占。收棋时也不可草率,需念“已沐感孚,今当奉送”“来时将恩,去时留福”等送神词,以示恭敬。另外在占卜之前,灵棋还需要在每年正月初七人日,或是每月初七日,斋戒沐浴,于水边设酒*果脯,三奠行礼,并祝文祭之。像“天地奠位,人极肇立,爰有卜筮,以祛世惑。维此灵棋,匪蓍匪龟,吉凶孔昭,启彼隐机,眇予小子,不腆菲德,动静云为,是依是则。挹彼涧泉,觞豆具仪。我忱既宣,神其格思。”等词句,显得文雅而有上古遗风,也足以证明此占历史之久远。其严格的占仪祭式,成为历代沿用的程式,人们以此表达对灵棋的虔诚与恭敬,希冀“神以主之”,“灵异大昭”。当然,这类程式中不乏有道教礼仪的规制,也使得灵棋的占卜充满了更多的神秘色彩。以致今人敬而远之,则又其遗憾之一。
6.经书之要旨
《四库全书·提要》说“明初刘基复仿周易传体作注,以申明其义”,又下论断说,“青田一注,独为驯雅,实基所自作。其词简义精,诚异乎世之生克制化以为术者矣。”关于全书的要旨,刘基在《灵棋经序》已扼要述及。四库馆臣在《提要》中特为转引:
“《灵棋》之式,以三为经,四为纬。三,以上为天,中为人,下为地,上为君,中为臣,下为民;四,以一为少阳,三为太阳,二为少阳,四为老阴。少为少偶,老阴与太阳为敌。得偶而悦,得敌而争。或失其道,偶反为仇;或得其行,而敌反为用。阳多者,道同而助;阴盛者,志异而乖。”数语足尽兹经之要。
其所引之文与明隆庆年间的《刘文成公文集》所刊《灵棋经序》一字不爽,可知刘基确为此经做序,并得经书之要旨。其文还有一段要义:
《易》之取象,曰车曰马曰桷曰矢曰鬼曰狐之类,推而达之,天下之物;无不该矣。曰马矣,而又化为龙;曰水矣,而又以为云。变《易》之之义也,非通天下之赜不识也。
概括而言,《灵棋》象易而作,要义有三:一是三四之经纬,二是阴阳之体用,三是象义之通变。
7.汪诰考订,善本传世
《灵棋经》所传版本较为完善,均以成化三年(1467)汪诰考订而梓印的版本为底本。而汪刻本又来自同乡的杨文定(杨)之手,时间大约在明正统六年(辛酉1441年),后在汪诰得到陈庐山(即元陈师凯,无传)之本后,参互考订而付梓。
一是较为通行的四库本。《四库全书·子部·术类》所录二卷本《灵棋经》,底本为天一阁藏本。书前有四库馆臣的《提要》,简述《灵棋经》之来由,并于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转引刘基所作序言,以为要旨归纳。前有唐会昌九年(849年)尚书司门员外李远的叙文。刘基《灵棋经序》则置于书末,另有成化三年(1467)汪诰与正德十年(1515年)郭勋的跋文。
二是流传日本的明正德庚辰年(1520年)所刻的原本。前有《荣国重刊灵棋经序》、唐李远《灵棋经序》、明刘基《灵棋经序》,并注明为黄守言刊、黄镳刻。后除有成化三年(1467)汪诰跋文外,还收录了弘治五年(1492年)浙江乌程县南郡徐冕的短跋、正德庚辰(1520)仲冬董天锡的《重刻灵棋经序》。经文内容则与四库版几乎相同。其中刻印脉络十分清晰,明显比四库完备。尤其是汪浩跋文,刻有四库本记为缺字的“辛酉”的“酉”字,足见该版之优胜。
两相比较,两版虽均以自成化三年(1467)汪诰考订而梓印的版本为底本,但此正德原本优于四库本,当为确论。著名易学家郭彧先生对此已有考证,详见中国方明易经研究院所刊《灵棋经》一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