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罗盘的出现,据文献记载,是在宋代。
指南针的前身叫“司南”,蕞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《韩非子·有度篇》。那时,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,认为有“慈母怀子”之意,所以曾把“磁”写作“慈”。
司南像家用的勺,底部成半球型,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“干支”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,易于转动。公元12世纪的宋代,朱彧在《萍洲可谈》,徐兢在《高丽图经》中,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。有人说,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,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,晋代已有“指南舟”的出现。(又据日本,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(唐高宗显庆三年,公元658年)说:“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(渤海国)――沙门智逾造指南车。”指南车系供航海讨伐肃慎之用,当时,比罗夫率舟180艘出征。同书,天智天皇六年(唐高宗乾封二年,公元667年)说:“倭汉沙门智由献指南车。”“倭汉沙门”指中国籍归化日本的僧人。)到南宋时,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(用指南针指明磁子午线方向的装置叫罗盘),普遍应用于航海。
虽然北宋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四种安置方式:水浮法、碗唇旋定法、指甲旋定法合缕悬法,但都称不上是真正的罗盘。对风水罗盘的蕞早记载是在南宋、曾三异在《因话录》中记载道:“地螺或有子午正针,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……天地南北之正,当用子午,或谓江南地偏,难用子午之正,故丙壬参之。”
西洋介绍罗盘的书蕞早见于13世纪初,比《萍洲可谈》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。宋代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中,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。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,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。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,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。这项设计,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,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,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,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。
这里的“地螺”即是“地罗”,“地罗”源自地盘,地盘因为主要作用是分度列向定南北,《周礼·体国经野疏》:“南北之道谓经。”故地盘又称经盘。所以,地螺、罗盘、经盘都是一个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