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是很重要的一个月份,除了是新年的第一个月之外,正月有很多重要的节日,比如春节、元宵等,春节是由小年开始的,却是到元宵才结束。元宵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,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,逛灯会。那么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?元宵吃汤圆的由来?
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
元宵节吃元宵,是为了祈福。起初,元宵叫做“浮圆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团”“汤圆”等,这些名称都与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 取“团圆”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。同时。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。
元宵即"汤圆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
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"滚"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热热火火,团团圆圆。
元宵吃汤圆的由来
元宵节,又称“上元节”或“灯节”。据资料记载,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,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、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宋人周必大的《平园续稿》中有“元宵煮浮元子,前辈似未曾赋此”之说。据记载,唐朝时,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。到了南宋,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。
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里面有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。及至明朝,“元宵”的称呼就比较多了。
后来,元宵又称为“汤元”。清代李调元的诗句“风雨夜祭人散尽,孤灯又唤卖汤元”即是指此。
辛亥革命后,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,他忌讳谐音“袁消”的“元宵”,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“汤圆”。这种小吃的名称,几经变易,才被固定下来。
元宵节的形成过程
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
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,唐朝时佛教大兴,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“燃灯供佛”,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,从唐代起,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。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
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元宵节的主要风俗习惯包括:
吃元宵: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球状食品,内部填充各种甜馅,如红豆沙、芝麻、水果等,象征家庭团圆和甜蜜。
赏花灯:元宵节晚上,人们会挂出各式各样的灯笼,尤其是孩子们喜欢提着彩色的小灯笼游玩。大型的灯会展出各种主题的花灯,吸引大量游客观赏。
猜灯谜:在花灯下贴上谜语供人猜测,这是一种传统的智力游戏,增加了节日的乐趣。
舞龙舞狮:在一些地区,人们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,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、驱邪避凶。
放烟花鞭炮:虽然近年来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,很多地方已经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,但在过去,这是庆祝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。
祭祀祖先:部分地方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,表达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。
每个地区的元宵节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,但核心都是围绕着团圆、欢乐和祈福的主题进行。